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喀什地区以生态为本打造旅游支柱产业
近年来,喀什地区各县市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作为永续发展的根本之计,以思路换出路,将生态优势转换为旅游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让绿色成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开拓绿色发展旅游业崭新局面,实现了生态与旅游发展、美丽与富裕双赢。
生态文化资源带火乡村旅游
英吉沙县将生态资源作为立县之本、发展之要,主动担当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非遗文明在绿色生态中延续,让英吉沙县在绿色生态中发展。
【资料图】
该县利用3800公顷的国家湿地公园,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南湖旅游度假区,建有一座以刀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和国内领先、新疆最大的鸟类活体标本主题博物馆以及游船码头,不仅带火了小刀产业,10条商业购物街的商家也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吃上了“旅游饭”,成就了英吉沙县“就地就业致富街”。按照“质朴自然、生态健康、文化休闲”的基本思想,以建设优美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目的,山东济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和英吉沙县合力打造拥有南湖旅游度假区资源和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芒辛镇“非遗小镇”,建成的“土陶村”景区和“小刀村”景区常年游客不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紧邻南湖的芒辛镇11村、15村主街区进行改造,打造出民俗文化村景区,集该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手工艺制作、特色民俗文化展演、特色小吃品尝为一体,以农家乐、渔家乐为主,更多农户通过“文化+旅游”模式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五一”小长假和“5·19中国旅游日”,6万余名疆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擦亮了英吉沙县“山好水好人好不远不近刚好”的旅游名片。“现在来英吉沙县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泥巴艺术,购买土陶艺术品和精美的英吉沙小刀,5月份我的土陶馆收入至少1万元,乡村游带火了非遗产品的销售。”开有土陶展览馆的自治区非遗传承人伊马木·艾力高兴地说。
天然“氧吧”撑起泽普旅游业
在叶尔羌河冲积扇上缘,镶嵌着国家5A级景区——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有天然胡杨林3万亩,已开发近2万亩。这里的胡杨常年生长在水里,又被称作贵族“湖杨”。无论是夏天还是秋天,棵棵胡杨倒映在水中,蓝天白云,如诗如画、如仙境般,这样的美,吸引着疆内外游客在“画”中游,不少游客还选择在此拍摄婚纱照,别有一番浪漫。
天然“氧吧”里有个知青记忆文化苑,讲述着喀什二中66名有志青年在泽普金湖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炼红心的火热青春故事,让游客了解到这里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奋斗的家园。公园还有长寿村、千年胡杨王,有在奇石上作画的昆仑石画馆,有叶河漂流、3D动漫城、9D影院、百亩花海、恐龙主题生态公园、金湖杨国际滑雪场、跑马场等项目。立足生态之本,赋予文化之魂的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提升了景区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再加上丰富多彩的歌舞、斗鸡斗羊等文体活动,仅今年“五一”小长假就吸引游客3.28万人,旅游收入581.7万元。
“景区里生活着86户人家,他们有的开观光车,有的卖烤鱼、烤羊肉,有的卖特产,有的经营抓饭、拉面馆,都吃上了‘旅游饭’,腰包一天天地鼓了起来。”开农家乐的96岁老人阿吾孜·阿迪力说。据了解,“五一”小长假,天然“氧吧”般的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一枝独秀,名副其实地撑起了泽普县的旅游产业,各族人民在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生态文化环境里,感受幸福绵长的美好生活。
高原风光吸引“冰山来客”
令天下游人魂牵梦绕的帕米尔高原风光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独有的天然旅游资源。这里有雪山、湖泊、蓝天、白云、牦牛、牧场、“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有风光秀丽的阿拉尔金草滩、波光粼粼的塔什库尔干河、独特的石头城古城遗址风光、源远流长的公主堡传说,还有塔吉克族牧民天然的农家乐、三藏法师走过的塔莎古道、盘龙古道……壮美、独特的天然风光,吸引着“冰山上的来客”络绎不绝。
“到了盛夏时节,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1家宾馆、33家酒店常常是一房难求,高原牧民的‘农家乐’已达到185家。牧民们开始吃起了‘旅游饭’,不少人家‘农家乐’的收入是家中的主要收入。”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干部史勇说。
绿色发展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正在给当地群众带来喜人的生态红利。今年1-5月,该县共接待游客37.9万人次,同比增长44.38%;实现旅游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95.36%,其中,疆外游客占游客总人数的80%。
如今的喀什地区,像英吉沙县、泽普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样,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县市乡村还有很多。各地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乘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深度挖掘和开发优质资源,提升生态品味,培育更多文旅新业态,让原真的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张家伟】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