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消息!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新疆优质饲草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资料图)

“盐碱地、坡地等资源地力差,配套灌溉、机械化耕作等配套条件跟不上,产量不高,优质率低,种植效益不佳。目前国内审定的饲草品种大部分为抗逆不高产的品种,缺少适应干旱、半干旱或高寒、高纬度地区种植的既高产又抗逆优质饲草品种。”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英俊27日如是说道。

5月28日,新疆优质饲草产业技术交流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多位优质饲草产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百余人,针对新疆饲草产业技术与高效生产展开交流讨论。

张英俊介绍,我们要推进“盐碱地草带建设”,从盐碱地中要效益,发展适合咋盐碱地生长的饲草种子。据初步统计,中国现有具备交通和耕作条件、盐碱化程度较低的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2.8亿亩。黄准海平原盐碱区,亩产干草可达700公斤左右。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区,种植羊草、苜蓿、饲用燕麦、碱茅,或混播多种耐盐碱饲草,将可食饲草比例提升至60%以上,平均亩产干草可达400公斤左右。西北内陆盐碱区,亩产干草可达600公斤左右。青藏高原盐碱区,免耕补播耐盐碱、耐寒旱饲草品种,通过豆禾混播栽培模式,改造为可利用草地,平均亩产干草可达200公斤左右。

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希望可以借助这次机会让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来一起共商饲草产业发展的大计,与会专家、企业界代表纷纷表示,共同为新疆饲草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助力中国饲草产业的发展。

会上,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师尚礼、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刘忠宽等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部分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分别涉及草业科技、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南疆饲草发展、新疆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等方面,以及苜蓿节水灌溉、南疆沙土地栽培、水培饲草工厂化生产等围绕饲草产业的相关内容。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刘忠宽强调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介绍了黄淮海地区盐碱地饲草生产现状和综合利用技术,为盐碱地饲草生产解疑释惑。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院长张博表示,饲草产业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这次通过新疆饲草产业发展论坛来探讨草业技术和高效高质量发展,在会上探讨到了饲草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的一些技术,交流了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适用技术和办法。

“我相信,通过这次讨论会,大家相互交流,可以使得我们政府部门、科研教学、企业产业,聚焦聚力,共同促进新疆饲草产业的发展。”张博说道。

“今天的论坛会虽然围绕的是饲草,面向的是畜牧业,但实际上我们是面向的是整个农业系统。”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师尚礼说。在会上他看到了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企业家扎根在南疆,整个种植系统都有许多企业在参与支持新疆的草产业,并且新疆本地的苜蓿,滴灌系统等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南疆的农业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支撑。

师尚礼说:“当前面临的问题野生苜蓿到栽培苜蓿进化历程中,栽培苜蓿仅利用了约30% 左右的基因,70%左右的丢失,遗传资源丰富度严重降低,为苜蓿遗传基础解析、关键性状调控基因的挖掘及种质创新提供不了全息的数据支撑,导致种质创新后劲乏力,优良种质掌握和储存不够,品种质量不高。苜蓿种植,关键还是种子。我们要提升首蓿种质创新与育种技术由分散应用转入系统化集成应用。”(完)

【编辑:张家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