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微动态丨昌吉州多措并举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协同发展——昌吉州多措并举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硕)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昌吉州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构建政府统筹、行业参与、校企深度融合的中高职一体化大职教联盟的格局,全力培养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专业+产业”

让产教融合成为产业转型的“链合器”

专业设置紧贴产业需求。面对“校热企冷”的难题,昌吉州不断探索,实施职业院校差异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绕区州八大产业,两年来先后新增供用电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17个专业。

2015年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与特变电工深入合作,成立特变电工分院,在昌吉州先进装备制造业职教联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专业化的工业自动化职教集团,持续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工学交替,现已探索形成高职院校三融合岗课交替的教学范式,其中有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融合,重构岗位导向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融合,改革教学范式;课程资源与岗位新知识、新技术、新科技融合,共建数字化课程资源。从而解决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教学方法与学生职业认知规律不匹配,课程资源与新知识、新技术、新科技不匹配的问题。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副院长黄永东说:“校企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共同管理。我院现有与特变电工新疆线缆厂共同开设的‘电线电缆工艺与原理’课程,与特变电工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设的‘高低压配电柜生产’课程,与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共同开设的‘变压器结构与工艺’课程,与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设的‘高纯铝生产技术及工艺’课程等。”

今年9月,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汽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600余名学生要进入企业开展一学期的岗课交替,根据企业实际,弹性调整交替方式,例如:与特变电工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实施4+2的交替方式(即4天岗位实践+2天集中学习);与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实施20+10的交替方式(即一月内20天岗位实践+10天集中学习);与特变电工新疆线缆厂实施2+2的交替方式(即2周岗位实践+2周集中学习)等。

“培养+就业”

让产教融合成为促进就业的“稳定器”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

昌吉州各职业院校始终坚持“办学跟着就业走、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的办学理念,校企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锻炼零距离对接。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深入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及乌昌地区100多家企业调研,寻找到了一批高质量单位,考察合格后与42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搭建学生实习就业“绿色通道”。

4月8日下午,在2023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疆区选拔赛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赛点的“电气安装与维修”赛项现场,选手们配合默契、操作规范。 记者 王硕 摄 

强化“订单式”培养,开通学生就业“直通车”。全州各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

全州共有6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国家验收。4所院校探索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围绕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产业,利用新建的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打造准东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已完成培养学生800余人,培养了一批企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实训+改革”

让产教融合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在2023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疆区选拔赛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赛点的“电气安装与维修”赛项现场,虽然现场气氛紧张,但在持续7个小时的比赛中,选手们沉着冷静、配合默契、操作规范,展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娴熟的技术。

代表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参赛的学生李发祥说:“技能大赛是对我们专业技能掌握、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综合职业素质的一次检阅。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展示的平台,让我们在实操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努力补足。”

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昌吉州注重统筹规划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大力支持昌吉市筹建昌吉中等职业学校,支持新增阜康职业技术学院。加大财政投入,争取中央、区、州专项资金2亿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建设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实训基地39个、天山英才计划新疆工匠5个、州级大师工作室3个,提升职业院校的承载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州共有职业学校7所(专科高职1所、中职6所),有高职在校生1.45万人、中职在校生1.08万人,中职、高职就业率分别达到95%、97%。

同时,全州各职业院校全面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办学水平。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培训,近年来实现社会培训5万人次以上。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全州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55%。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被列为首批自治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编辑:孙亭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