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视野】科技支撑 引领发展——福建省第八批对口援疆工作系列报道之六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科技支撑 引领发展——福建省第八批对口援疆工作系列报道之六


(资料图片)

发布时间:2023-04-26 09:45:33 来源:昌吉日报

中国昌吉网(记者 杨海军)开展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打造“农机研制—田间应用—资源化回收利用”产业链、推动昌吉驼乳产业和深加工技术发展……

从校园到田野,从实验室到厂矿企业,三年来,福建援疆干部肩负使命和责任,通过科技援疆工作机制,努力推动一个个科技项目落地开花,有力引领支撑昌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援疆要“合唱”,聚力共赢。昌吉州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援疆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闽昌两地突出顶层设计,从体制机制、搭建平台等方面入手,推动科技援疆工作落地见效。

昌吉州人民政府与福建省科技厅签订了《“十四五”科技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园区互动共建、平台共建、项目协作、产业融合、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科技援疆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了援疆科技合作联席会议、日常联络、高层互访、交流合作四项工作制度,实现闽昌科技管理部门高层互访、互联、互通、互动。

在长期对口援疆的良好基础上,第八批福建援疆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2022年8月,福州高新区、泉州高新区先后与昌吉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昌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更多战略性、前瞻性、实用性的科研成果在昌吉州转化落地。

三年来,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共20多个单位与昌吉州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拓宽了昌吉州与福建省的科技合作渠道。福州大学精密仪器研究所和昌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合作投入资金210万元,共同建设了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蓝山屯河和福州大学签订协议,联合组建福州大学——蓝山屯河高端功能材料产业研究院,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对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截至目前,昌吉州已建成145个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28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2022年初,昌吉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00家大关,实际总数达到119家,为我州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援疆根在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三年来,按照闽昌科技合作框架协议部署,立足于满足昌吉州科技人才实际需求,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科技人才,打造了一支“永久牌”科技人才队伍。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举办4期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培训班,2期科技系统能力提升赴福建培训班,培训各类科技人才283名,为昌吉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储备了人才,提升了本土科技人才专业化水平。继续开展“三个双一百”专业技术人员援疆工程,采取长、中、短期相结合的选派办法,组织两地教育、卫生、农业三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挂职锻炼。

在医疗卫生领域,闽昌两地合力推动成立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并获中国卒中专科联盟认证授牌,组建昌吉州卒中专科联盟,联合11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区域协同救治机制。

在农业领域,建成了一批“南果北种”、认养农业、林下经济、生态渔业和葡萄酒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推动闽昌两地“三农”领域深入交流合作。在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协调下,福建省专家顾问团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智囊咨询活动等,助力昌吉州经济发展。

科技援疆贵在精准,重在产业,本在惠民。2020年以来,福建省实施各类科技援疆项目7项,累计争取项目资金575万元,支持昌吉州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对昌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科绿谷众创空间项目成功实施,完善1700平方米孵化场所公共配套设施,成功备案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农科绿谷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累计入孵企业156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

棉秆拔切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研发及残膜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实施,首次打造形成福建和昌吉企业“农机研制—田间应用—资源化回收利用”产业链。

科技兴、昌吉兴。三年来,闽昌两地合力实施的一系列科技项目,紧贴产业发展实际和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昌吉州科技创新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孙亭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