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态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相关资料图)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13日电 3月7日19时,陶琳琳还在单位忙碌,儿子周陶文启已经放学回家开始写作业。11岁的周陶文启是乌鲁木齐市第41小学观园路校区四年级学生,也是该校投入使用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
陶琳琳用“特别好”表达了对儿子教育环境的评价,一是每天省去了开车接送孩子的烦恼,自己和爱人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二是孩子在家门口就近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三是见证了孩子的点滴成长和综合发展。
陶琳琳说,41小是创建于1966年的一所老牌公办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观园路校区硬件设施超前、教学理念先进,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成长。周陶文启在学龄前跟随姥姥、姥爷生活过几年,上学后有些拼音发音不太准,语文老师一直鼓励孩子,想尽办法纠正孩子的发音,小文启的语文成绩也逐步提升,他还因此喜欢上了语文课。后来,小文启又参加了学校的书法社团,不仅掌握了软笔书法技能,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的潜能得到了发展,也更加阳光自信了。
据了解,为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水磨沟区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品牌、理念、管理、团队的共享,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水磨沟区大胆探索,乌鲁木齐市第41小学是水磨沟区集团化办学的实践者之一。
第41小教育集团书记张丽丽介绍:“在校六年 受益终身”是乌鲁木齐第41小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两个校区,从学生一年级入校起,老师就通过‘养成教育’的方式倡导孩子们做纪律宝、礼仪宝、卫生宝、健康宝……”集团化办学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本就蕴含着“优质”的内涵和要求。
与物质资源相比,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等精神资源的可共享更强,因此在集团化办学中,首先做的就是文化植入,两校区逐步形成文化自觉,德育一体化,教研培训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体化。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有创造性、有成效地构建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校本实施经验,让每个学生在优质的课程中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前,市第41小学观园路校区开设有京剧、手风琴、篮球、书法、国画、机器人等50余项校本课程,学生参与率为100%,使课程与育人目标的结合度更紧密,更好地实现“在校六年 受益终身”的办学目标。
一座新学校的落成,就是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41小作为水区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者,将56年的办学经验,创新性复制到新校区,让新校区高起点、高质量服务辖区居民,满足了观园路片区居民的教育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在开展集团化办学过程中,41小教育集团注重通过提升管理干部及教师团队的素质来完善总分校区的队伍建设机能。通过总校区选派、分校区内部选拔等方式大胆起用年轻干部,让更多有思想、有干劲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两个校区由一个党支部统一领导和管理,采取“牵头校+成员校”的运行模式。如今,集团内各校区之间实行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目前呈现“一校两区 一校一品” 的办学格局, 家长学生满意度较高,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水磨沟区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领跑者。
2022年,水磨沟区组建教育集团2个,新(续)建中小学校6所 。水磨沟区教育局副局长王隆韬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水磨沟区教育的奋斗目标和使命担当。水磨沟区契合中央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强烈期盼,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规模,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共享好学校带来的幸福感。
【编辑:张家伟】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