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位子”看家门口的服务优化和精细管理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8日电 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每一“位”都不是小事。这些事情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高品质生活,件件关切民生,桩桩连着民心。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四位”“一位”都不能少,乌鲁木齐坚持“小切口,大治理”原则,用心用情用力从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入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现实问题办精办细、办好办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资料图】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去年,9月试运行的首批10个教育集团,新增优质学位3.6万个;72个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停车泊位总数达118.1万个;已有环卫公厕638座,今年还将新增34座……

数据的背后,是决心,是态度,更是人民至上。

学位 “有学上”还得“上好学”

经典诵读、戏曲联唱、书法……3月7日下午,市第59小学(会展校区)的孩子们在课后服务中,享受着社团乐趣。

市第59小学(会展校区)共设置36个班,每个年级6个班,每个班级45人,可提供1620个学位。学校从建设之初就设置交互式教学一体机、饮水机、护眼灯等设备一应俱全。

每间教室内都有“班班通”——触控一体化的电子屏幕。关闭电源就和普通黑板一样,可以用粉笔写字。打开电源,就是触摸式的大屏,系统内已经录入了相关课程,可以播放视频、音频等课件。

数字化投入实现了高效课堂,尤其作为市第59小学的成员校,更是将名师、名校资源送到了孩子身边。

家门口有好学园、好学校是家长的美好期待。家住和田街的邓凤茜就感受到了这份幸福。

“从家到幼儿园几分钟的路,园里设施也好,孩子每天都很开心。”邓凤茜说,孩子回家会分享在市第三幼儿园分园里的一日生活,也看到他更有礼貌、懂礼仪了。

市第三幼儿园分园于2022年3月改建完成,有教师22名,小班2个、中班1个、大班1个,共有140名小朋友,满员可提供220个学位。

分园行政园长季晓莉从事学前教育已有23个年头,一直在师资培训上下功夫。

“随着和田街周边居民增加,总园的9个班额已经难以满足周边幼儿入园需求。分园的建立解决了和田街片区和炉院街片区的幼儿入园问题。”季晓莉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总园委派了骨干教师,与分园新招教师结对带教,提升师资队伍力量。发挥“名园+”优势,让孩子们“有学上”,更“上好学”。

[数说变化]去年乌鲁木齐9月试运行首批10个教育集团,新增优质学位3.6万个。2023年在巩固提升首批10个教育集团基础上,再推进第二批10个教育集团运行。

我市持续提升教育惠民质量,让更多适龄儿童在家门口“有园上、上好园”。去年以来,我市新建、改扩建的13所幼儿园分布于全市各中心城区,建成后可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330个。截至今年2月底,8所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530人,其余5所今年也将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于2023年9月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1800个。

床位 居家“养老”变幸福“享老”

7日一早,绿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员陈秋美给84岁的高月媛老人喂饭之后,陪老人做手指操。“来,阿姨,手心向下……”“手臂都可以举这么高了,棒!”……她和老人的互动,被高铁片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李晓惠拍下,传到了家属微信群。

“老妈气色不错,辛苦了,小陈。”在外地出差的高女士将母亲高月媛和陈秋美的互动视频保存在了手机里。

高女士说,前段时间因中风,老人住院一段时间。“出院后,家中护理又不专业,加上冠心病,血压血糖又高,就害怕老人的身体。”她说,当时选择这里,是因离家不远,加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有日间照料中心,护理人员更专业。

原来,绿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医疗服务外,在中心内还承接了高铁片区日间照料中心,具备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等综合功能,突出医养结合、慢病管理、心灵慰藉特点,坚持“医”“养”“防”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以智能化设备为媒介,为健康和患病老年人提供全面、综合性支持。

李晓惠说,该中心现设有日间照料休息床位4张,配备了20张康复护理型床位收住失能失智全托老人,高月媛是目前全托10位老人之一。当前,除了日托、全托等个性化服务以外,还对辖区老人提供助医,助餐、助洁、助购等更加专业化、多样化服务。

“就近养老离家不离街,瞄准失能失智护理刚需,打造医养联合体。”市民政局社会事务与社会福利科科长王艳荣说,下一步,将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业公司、家政服务企业等为老服务资源,增设休息、托养“床位”,注入养老服务元素,让更多的老年人就近享受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维修保洁于一体的多元化养老体验。同时,还针对城乡低保对象、低保边缘户、低收入等经济困难人群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

[数说变化]2022年,我市有7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72个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站)建成并投入使用。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300余万元,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42个,其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基本配备了床位5至20张不等,最大限度扩大养老床位供给。

同时,2022年我市通过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等,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280张,引导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上门服务,有效缓解了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照护难题。

车位 见缝插针“抠”出停车

“有了这个桥下停车场就方便了,即使回来很晚也不怕没有停车位……”3月7日,家住沙依巴克区阿勒泰路血站附近的李渊告诉记者。

过去停车靠“抢”,如今方便快捷,这是怎么做到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下足“绣花”功夫,既需用心用情、勤勤恳恳,还需严谨细致、精益求精。

去年以来,乌鲁木齐多管齐下,积极谋划、聚焦各族群众的所思所盼,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盘活桥下空间,“增量”停车场(库),“挖潜”路侧泊位、临时停车泊位等,缓解“停车难题”。

在水磨沟区温泉西路北三巷入口处左侧,去年建设完成的高架桥下停车场,可容纳35个停车位,极大的方便了家住附近的居民。

“这里曾经是一片无人管理区,长期被一些二手车和僵尸车占据,周边居民停车难。”王凯说,由于紧邻水磨沟区高家庄市场,早夜市人车多,在水磨沟区城管局(行政执法局)多次勘察走访后,最终确定为公共停车场。

“想办法‘抠’出停车位,方便老百姓,不容易!”王凯说。

因周围老旧小区密集,过去停车位不足,停车难一直让住在红庙子路西三巷的居民头疼。

水泵厂家属院是个老旧小区,去年小区采用拓宽、平整、硬化小区道路、重新规范施划泊位线的方式,增加内部停车位。为了缓解周边停车难,在满足本小区居民停车需求的基础上,该小区还通过错时停放对外开放。

“这附近老旧小区多,过去没办法大家都停在路边,现在不仅‘挤’出了这么多泊位,还新建了立体停车库,方便!”市民张新峰说。

[数说变化]目前,我市公共停车泊位总数达118.1万个,“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数据显示,2012年,乌鲁木齐市的停车泊位仅有12.6万个。

同时,全市已建成投用6093个停车场(库),并将102个路侧停车场,5021个路侧泊位全部纳入“智慧停车”平台,实现居民“一部手机、一键查找停车位”。

厕位 小公厕大民生,让群众“方便”更方便

3月7日,位于米东区的市第101中学门口,送完孩子上学的刘敏心来到学校旁边的民康南路公厕方便。

小公厕大民生。这句话,对于68岁的刘敏心来说,感受要比其他人更深。

退休后,身体硬朗的刘敏心为了减轻儿子儿媳的负担,主动承担起接送孙子上学的任务,但也会遇到不方便的事:如厕难。

刘敏心说:“我家离学校不远,走路十分钟,但附近没有公厕,遇上‘三急’问题还得绕远路,于是就成了一块‘心病’。”

两年前,米东区跟全市其他区县一起在重要区域、人流活动密集区域集中新增了一批公厕,并实现了专人管理。

如今乌鲁木齐市通过持续推进“改厕工程”、“洁净工程”和“厕所革命工程”,通过新增公厕、对城区内不达标的公共厕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等,进一步改善市民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出租车司机刘强是一名夜班司机,公厕延时开放的好政策,让他不再为夜里找厕所发愁。“开车几分钟就能找到一处公厕,晚上又延时开放了,以后‘方便’更方便了。”刘强说。

[数说变化]目前我市有环卫公厕638座,今年还将新增34座。其中部分厕所实现了延时开放。同时提升改造一批设置高标准、卫生保洁及时、日常管理到位、具有标杆效应的亮点公厕,通过“厕所革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卫生水平,让市民“方便”更方便。

乌鲁木齐市还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2023年,我市计划新建卫生厕所3211座,整改销号问题厕所3360座,整村推进36个村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编辑:孙亭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