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资料图)

伊州区沁城乡牛毛泉村,距哈密市伊州区93公里,有限的耕地土薄、肥低,作物单一,种植和土地流转效益均低,畜牧养殖是全村主导产业。今年3月,村两委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就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多次商讨,终决定结合本村实际,发展肉牛育肥养殖。在乡党委政府组织下,牛毛泉村到伊州区各平原乡镇、开发区,学习畜牧养殖业先进模式和成熟经验,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采购肉牛,发展肉牛育肥养殖。

“现在已经喂了两个多月了,但是通过我们大家齐心管理、细心饲养,这个牛的膘就非常好,预计在9月底这20头牛就能全部能出栏。”8月22日,在伊州区沁城乡牛毛泉村养殖小区,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李发钢表示,今年的肉牛育肥养殖能收入2万多元,收入虽不多,但是却给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踏出了一条道路,开了好头,增强了信息。“今后要坚定不移把牛羊育肥做大做强,壮大村集体收入,增加村民收入。”李发钢说,除了发展肉牛育肥养殖,该村还要在特色林果业、乡村特色旅游方面狠下功夫,寻求突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今年全市各级村级组织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推进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全产业链发展,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伊州区花园乡富民小区,保洁员木那阿瓦尔·伯祖那每天除了检查打扫小区卫生、给绿化带浇水外,还承担着其他员工的考勤工作,入职哈密市天助汇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五年多,她已近成长为一名班长,负责其他6名员工的日常管理。

作为伊州区花园乡夏马勒恰瓦克村村民,木那阿瓦尔·伯祖那近年来,依靠在物业公司的就业收入,家里生活也得到改善。“每月工资2500元,活也不累,我很满意这份工作。”伊州区花园乡夏马勒恰瓦克村村民木那阿瓦尔·伯祖那表示,目前其所在的物业公司有40多名员工,全部来自花园乡辖区低收入家庭“家家都有不同的困难,全靠这份工作改善家庭情况。”木那阿瓦尔·伯祖那说。

伊州区陶家宫镇陶家宫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的43座温室大棚中,有12座归村集体统一种植经营管理,自2022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截止今年6月,不仅创收40余万元,还成功带动本村村民就地就业近50人。“12座大棚在统种统销过程中用工全是本村人,人均每月工资4000元,实现村民务工增收,村集体种植蔬菜增收。”伊州区陶家宫镇陶家宫村村委会副主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闫厚疆表示,除了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之外,全村还把一些村集体闲置资产盘活利用,通过场地招租、土地流转等增加村集体收入,此外,今年该村还针对如何增加集体收入,计划成立“一社四部”即: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信用合作部、土地合作部、农机合作部,引导村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入股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两方面增收。

阿力木江·阿不都拉是伊州区陶家宫镇陶家宫村村民,做过拖拉机驾驶员、开过中巴车,今年他把家里的4辆拖拉机入股到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后,承包了一座温室大棚,种植黄瓜,目前黄瓜已销售20多吨,收入近5万元。“种菜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挣钱,第一年种植蔬菜感觉还可以,明年要继续种植大棚蔬菜,多多挣钱。”伊州区陶家宫镇陶家宫村村民阿力木江·阿不都拉说。

近年来,全市各区县、乡镇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据哈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通过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盘活闲置资产、特色产业培育、 物业服务经营、土地流转增收等模式,截止2022年底,全市村集体经营收入1794·89万元,同比增1096·9万元。

【编辑:程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