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毛猴走进阿克苏


(相关资料图)

净壳、拆脚、剪枝、粘接、开脸、定眼……8月23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指尖非遗展区,一位北京非遗传承人吸引了记者目光,他的双手就像变戏法似的,眨眼间,就变出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毛猴。

正在制作毛猴的传承人名叫肖静,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制作技艺传承人。他从小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在继承父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实践,将面塑、泥塑、剪纸、木雕、绘画、建筑等技艺和材料运用到毛猴制作技艺中,开创了用毛猴的形体语言表现二十八种姿态的新方法。

毛猴是北京独有的手工艺品。相传清同治年间,在京城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某日,店中一配药的小伙计因没伺候好账房先生而挨了一顿骂,小伙计怕丢饭碗只好忍气吞声。到了晚上,他在烦闷中无聊地摆弄着药材,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不由心中一动,便决定用中药塑造一个“账房先生”。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头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还制作了小帽子,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像人、猴不像猴的形象便出现了。拿给大家一看,都说像极了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小伙计算是出了一口气。就这样,第一只毛猴诞生了,流传到社会后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毛猴制作技艺通过巧思和巧手,将风俗习惯、街景巷貌、趣闻轶事,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说是民族文化意识和想象力的立体展现。肖静介绍说:“接触毛猴的时间越长,我就愈发感觉应该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北京的非遗技艺。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我希望借助非遗展这个平台,让更多人知道毛猴,了解毛猴制作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胡潇潇)

【编辑:张家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