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山之子张仲瀚》美术指导郭京:克服大困难,影片置景求真务实
第一次见到郭京,他迟到了。当记者抛出疑问时得知,他为了在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天山之子张仲瀚》的布景地墙上多写一个标语字,耽误了出行时间。
郭京的工作是影视的“幕后英雄”——美术指导。一段时间以来,郭京在忙着制作《天山之子张仲瀚》中的每一个道具,还原逼真的造景。
(相关资料图)
电影《天山之子张仲瀚》美术指导郭京正在检查道具。储旭 摄
郭京经验丰富,曾担任电影《追捕》美术指导、《二代妖精》美术指导、《风声》美术设计、网剧《鹊刀门传奇》美术指导。
“筹备和置景过程中,郭京和美术团队翻阅了大量素材,通过历史照片及地方图志观察街道宽窄,研究当地民俗。剧中人物是什么样的个性?有哪些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创造人物的生存环境和情节发生的气氛,这便是电影美术师的功课。”郭京说。
采访中,他一直把“不要为了美而美,要真实的还原当时的生活状态。”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场电影布景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没有营造或特别设计氛围。包括院落墙上的字、家具摆放、灯光,都在追求真实,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走进当年。”郭京分享道。
郭京透露,张仲瀚将军的办公室布置起来很简单,只有一张桌一张单人床。他是当代新疆屯垦戍边事业重要的奠基人,把大半生心血倾注于新疆屯垦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上,自己的生活却简朴至极。
“细节的真实感是观众对影片产生共鸣的前提。”为此,郭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新疆所有的兵团博物馆,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其中既有人物照片、城镇乡村风貌,也有王震、张仲瀚等使用过的真实物件。哪怕是细微之处,他都仔细拍了照片研究。
由于剧情中有很多农业劳动场景,复原农具“犁”成了关键。但得知“军垦第一犁”是由榫卯结构制成的,这让郭京皱起了眉头。“1:1复原有难度。首先,这个犁比普通的大很多,缺少了与之匹配的木工凿。其次,如今年轻木匠不会制作榫卯,老师傅有技术但没体力。”于是,他带领着美术团队自己去找铁匠制作合适的木工凿,并把老木匠请到剧组,由制景的小分队做辅助。
美术指导郭京在影视置景地做准备工作。储旭 摄
红旗是影片中一个重要元素,当时纺织技术落后,制作红旗的棉布经纬间隙很大,给今天的复原工作带来难度。不能使用机械纺织设备,需要采取当年同样的布匹与手工缝制技艺。让观众相信这是真的,而不是打印上去。“总之,一系列问题都不太简单。”郭京说。
电影摄制组制片主任范留荣表示,在服饰上剧组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剧情中涉及当时少数民族的服饰,如何还原成了难点。“为此,我们一行多次拜访和静县东归博物馆馆长,考证当时的穿着打扮,有时会在博物馆与片场间往返十余次,只是为了确认帽子、配饰、衣衫等细节问题。”
“由于取景地设在戈壁沙滩上,连日室外工作,很多工人受不了大风与强紫外线,离开了剧组。能想到,第一代兵团人面对那样的荒芜,喝碱水,斗风沙、住地窝子,创业环境多么艰难。但像张仲瀚一样,他们依旧没有退缩,用青春书写了戍守边疆、建设边疆的故事,在穴居的地窝子旁矗立起了‘高楼大厦’,在亘古荒原旁开拓了良田万亩。”郭京感叹。(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编辑:闫文陆】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