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头条!东妮:走过古巷
走过古巷
东妮
(资料图片)
一
机缘巧合,有幸随同京城和首府来的采风团一起走读古城老巷,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了不放过精英人士走访景区的细节,我一直用心体验,结果发现团队中的女性文友,对错综复杂的街巷、高低不同的院落,以及手工艺产品、土特产,也同样具有浓厚的兴趣。
打卡青年广场边的花盆巴扎,陶罐、陶壶、彩碟、釉盘、琉璃碗等独具特色的造型,吸引着过往游客的同时,也吸引着女性文友的眼球。
这里的陶器陈列颇有些特色。经验丰富的商户,借助店铺外地势特点,由高及低的分层排序码放,矩阵方正,陈列物品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盆盆罐罐,翠彩琉璃的碗碟,摆放其中,样样都自带艺术范。此地逗留的游客,即便不买,也会借用这独特的背景留影纪念。同行的女性文友亦如是,逗留欣赏自然也不在话下。
前不久,有朋友出差路过喀什,夜间专程从宾馆搭乘出租车到花盆巴扎来买陶器。我带她敲开了临街商户的院门,风风火火的买走几个彩釉陶碗,丝毫不计较价格。捎带着到土特产商店买了巴旦木、红枣、和无花果,就地打包寄回了老家。她说“我喜欢这里的土陶制品,只要路经喀什,一定会抽出点时间来古城转转,带走几样陶器和干果,那都是惯常习惯。”
顺着土陶巴扎前方的阿热亚路继续往前走,渐次排列的还有、铁艺、木器、维药和帽子巴扎,其中木器巴扎里的木枕很有特点。原色的,雕刻着花纹的,个个木质细腻。木枕中间有个弧形的凹度,是根据成年人项背的特点设置的,圆润光滑的流线由低及高分向两侧,然后再汇集到两端略带锥形的圆点上;其形状像极了对称的、放大版本的胖乎乎的花生壳,通体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同行的山西文友,忙中偷闲买了一个木枕。她说“之前有朋友来时,给她带过一个同款式的木枕。晚上睡觉前枕上半小时左右,对颈椎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后来被朋友抱走。这回碰上,必须再买一个。”
木枕的材质多为银白杨、泡桐、柳树、杏树、枣树等,原材料绿色环保,且自带清香。除了功能性外,其雕花技术也独一无二。制作过程,工艺师们运用浮雕、彩绘、烙画等方式在胚体上即兴创作,图案纹饰独具匠心,其技艺多为祖传秘方,口口相传继承,具有唯一性。因此,每一个木枕都是原创作品,无雷同,亦无法仿制。
行走在喀什古城,吸引女人的除了别致的服饰、陶瓷、饰品外,其独具特色的民宅、小巷也自带风景。这里的街巷组合集合元素居多,视觉效果立体感、层次感强、行走期间,古朴又新奇。
沿街房,雕花木制窗框,形状多为长方形和拱形,颜色或天蓝或棕红或米黄色,深浅搭配与主人的喜好自定,但万变不离其宗,均为自然过渡的相近色系。花式多以葡萄、石榴、荷花等作为单体花纹,自由灵活,视觉上厚重不呆板。再在窗台上放置一两盆绿色植被,花花草草的点缀,就浪漫了整个小巷。
阿尔亚路有个网红打卡点,叫“古丽的家”,老城民居的传统样式,楼梯木质扶手浅绿色、窗棂造型别致颜色接近于天蓝色;院门天蓝色,窗框亦是天蓝色,房屋主体结构布局通透,似乎把蓝蓝的天空请回了家。
一楼窗外的坐榻上铺着图案精美的地毯,条桌上摆放着各色干果;院中央有棵无花果树,用金色箔纸缠裹着树身,据说已有60多的树龄。
顺着树干往上看,树身窜出小院上空,如伞状般的树叶蓬勃向上地四散开去,阴凉了整个院落。房间四周挂满了艾德莱斯绸,明艳的色彩很是抢眼。
此时,若有人从长长的木楼梯上走过,定会有一种从浓墨重彩的油画里走来的感觉。
二
有句俗话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行走一处,细心观察,便会发现身边的男士似乎更加喜好门式,乐器、古董、玉品及铜器类别的商品。
说到门式,喀什的门式有其所专指寓意。在古城里走一走,你会发现每家每户的门都装饰得很漂亮,并各具特色。但凡有些历史痕迹的门,都颇为讲究。同行的一位维吾尔小伙子,来自首府。他对门饰很感兴趣、眼观手摸,精细研究,并频频对准门饰拍照留存。看他用心专注的样子,便知他心里一定装着很多关于门的故事。
当地人家的大门是有门之语的。古城里有很多尺寸矮小的门,客人必须低头才能进入院内。这意味着无论来人身份如何尊贵,进院门都应该弯下其高傲的身躯,表现出对主人最基本的尊重。穿行在古城小巷里,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双扇门,他们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演绎着当地人们的很多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在这里,无声的门语,是一种生活习性。而有声的乐器,则是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之一,与载歌载舞一脉相承。乐器作为木器制品中最有特色的门类,库木代尔瓦扎路云集了各色乐器店铺,路过此地,远远就能听到热瓦普悠扬的琴声。团队中有位男士酷爱乐器,对轻便的冬巴克(手鼓)颇为钟情。店铺里的工匠师傅见他对手鼓爱不释手,就主动邀请,共同演绎一曲,方才知道这里的从业人员个个都是吹拉弹唱的行家,不仅工匠技术娴熟,其弹拨敲打技巧演绎出的麦西来甫也独具韵味,鼓乐声中透出了魅力喀什的风情万种。
喀什古城有个标记性器皿名叫“阿不都瓦壶”,常常被当作一个场景陈列于景区的街巷口。库木代尔瓦扎路与人民西路相接的路口,就陈列着一款大型的“阿布都瓦壶”。这种壶不论大小,均为手工打造。是铜匠艺人根据铜器的大小,形状和特点,通过切料、凿型、刻纹、抛光等繁琐工序量身制作的。
走进铜器店,形状各异的铜壶、铜盘、铜碗、铜锅等铜器琳琅满目。据说铜制的茶器泡茶,铜能释放出铜离子,是茶水变得温和甘润。有益于身体健康。我喜欢成套的茶具和酒器,精致而高雅,放在家里的装饰柜里,很上档次。
有段时间,朋友从内地发来一张茶壶的图片,底部启用了制造者的印章,让我按图查找购买,结果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跑了N趟,也没找到同款茶壶。白忙活一场,终究没有完成任务。问她详细地购买地址时,她晕头转向地说不出个具体位置,劝她买别的款式,文人的一根筋上来,说什么非它莫属。没办法,只能等她自愈。
古城内街巷纵横交错,我久居喀什多年,数来算去,经常走动的也不过几条街巷。游客来了,匆匆忙忙地行走,不晕的便是识路奇才了。不过,如果能看懂了老城的街语,那就另当别论了。何谓街语?自然是脚下的路在跟你聊天对话了。记住,六棱砖和两个条砖对头连接、合成箭头样图案的,是前路通行的标记,条砖横铺的,多是死胡同……其实,那天的我们,一行人因行程匆忙,多数路程都是以车代步,知道的热点信息,导游讲解的居多。但听后很受启发。感触最深的当属老城区保护综合治理纪念馆里看到的历史缩影。同时也勾起了自己行走老城三十年的点滴记忆。三记忆最深的当属雨雪天气。从前的老城,雨天时,巷子里的雨水基本无法向外排放,人工手提推拉排洪是常事。这种天气,年少的我们宁愿绕远路回家,也不愿意一身水一身泥,滑滑擦擦,踉踉跄跄地走过老城。下雪了,为了防止把平平的房顶压垮,家家户户都得上墙爬屋的人工清除积雪。先把雪堆积到院墙内外,清完房顶,再搬运堆放的积雪,几经折腾,才会安静下来。看似别具一格的沿街楼、过街楼很有特点,但搭建方式基本上都简约制作。人住在上面,有很大的风险性。特别是过街楼的随意性,即占用了露天空场,使整个街道都昏昏暗暗,交集着多少老城人的千辛万苦与无奈。
《古城巷子》张学成喀什老城几百条弯弯曲曲、幽深惬意的街巷,从建筑美学的视角看,看似是一座难得一见的古朴民居群居建筑艺术的象征,但从地震学的视角来看,则是岌岌可危的一座危旧建筑群。2010年8月,国家、自治区和当地政府下大力气投资完善古城保护综合治理项目,历时五年,到2015年年底,全面完成喀什古城核心片区的保护综合治理。喀什老城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保护的不仅是老城居民的生命安全,还彻底提升了老城人的生活质量,让居住在此的市民们充分享受到了现代生活气息,满足了他们维护生命尊严的心理诉求。生动体现了国家和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修旧如旧,改造后的老城大街小巷原有的经纬网没变,却更加清晰了。自成院落的民宅,依然纹丝没动地落座在原来的位置,但整洁敞亮了。外观形象没变,给人的感觉却更加踏实舒心了。神秘的两扇门,依然习惯性地虚掩着,但房前屋后的石榴树,无花果树、葡萄树似乎又长高了一截。墙根下陶瓷花盆里的玫瑰花、月季花、小叶石榴盆景,夹竹桃、按着季节给予的使命生长,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沉静地配合着主人给予的关照,不声张地渲染着自己的小宇宙。如今的老城,名片效应,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人来人往中,最开心的,当属小巷里的孩子们。碰巧有人邀请他们一起合影,他们都会积极配合,并落落大方送上天真的笑脸。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一个小造型,就能满足游客打卡的心愿。浓眉大眼,天真烂漫,一颦一笑都能打动人心。收藏到相册里,百看不厌。而我对老城的解读,则久酿成诗:……那天相邀在老城的打卡点观旭日冉冉升起选一处温暖的茶几小憩咖啡里伴着歌弦热瓦普、都塔尔、手鼓合着老城的开城仪式听城墙内外歌舞升腾鼓乐喧天看“印象喀什”的街巷里游客新奇的笑脸……分明还是那些蜿蜒的老巷脚下的路却越走越敞亮曾经的沧桑赶上了好时光岁月如歌幸福指数沿着街巷流淌。
作者简介:
东妮,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喀什地区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疆内外省市报刊杂志。
【编辑:张家伟】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