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加快项目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计划实施项目79个 资金规模预计11.31亿元


【资料图】

哈密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农畜牧业发展方式,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5月12日,在伊州区天山乡白杨沟村养殖区旁边空地上,机械平整土地,工人们加紧进行供水管网建设,村民吾舒尔•克热木看着正在修建的现代化的畜牧业养殖大棚,他心里又有了新的打算。

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沙衣巴克村养殖户吾舒尔•克热木告诉记者,他养牛羊已经有20年了,夏天在山上养,冬天在棚圈里面养,现在养了20多头西门塔尔牛,在旁边新建了棚圈,今年要租下养很多牛。

为了让农牧民早日用上现代化养殖棚圈,施工方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新疆城乡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唐敏告诉记者,他们新建的天山乡养殖棚圈项目,于上个月底进入施工阶段,他们现在在做前期的给水管网的施工和外围围挡安装,现在计划10天左右,给水管网施工完成,进行棚建的基础开挖和施工,这个项目计划于7月底施工完成投入使用。

该项目哈密市乡村振兴项目之一,伊州区天山乡紧抓机遇,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人民政府副乡长王猛告诉记者,天山乡结合地域优势和资源特点,今年申请了1000万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为了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投资1000万新建18座现代化养殖棚圈,新的养殖棚圈建成后,可以实现存栏养殖1500头牛,带动18户脱贫户和一般户实现稳定就业。

据介绍,天山乡仅白杨沟村目前牛存栏量就已经达到5000头,羊1万只,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该乡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形成天山特色品牌牛羊,同时还计划在畜牧养殖产业,特色林果发展和山区旅游发展相结合,坚持三条路并行,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5月14日,在伊州区花园乡卡日塔里村双季哈密瓜大棚项目和现代化设施大棚项目建设现场,工地上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今年该村共实施两个乡村振兴项目,一个是双季哈密瓜大棚项目,一个是设施大棚项目,双季哈密瓜项目占地500亩总投资是1400万元,项目计划6月底完工,可实现哈密瓜一年两季种植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记者看到,该村去年已建成9座现代化设施大棚,大棚内,农民正在安装滴灌、铺设地膜、点种育苗。

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卡日塔里村村委会主任依布拉英•尼亚孜告诉记者,他们的设施大棚项目去年建了9座,今年再建11座,主要用于育苗,育苗以后,在双季哈密瓜大棚里面种植,这9座今年已经使用,新建的11座大棚7月底可以使用。设施暖棚2月开始育苗,到3月15号,空闲的时间种植辣子,西红柿,7月以后第二次哈密瓜育苗,多种种植,带动村民增收。

今年哈密市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激发乡村特色产业内生动力,以产业带动就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

哈密市乡村振兴服务保障中心项目负责人郭茜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他们立足哈密实际,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根据农民群众实际需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特别是加强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全面可持续的带动增收作用。全市计划实施项目79个,资金规模预计11.31亿元,涉及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目前根据已到位资金安排的50个项目进展顺利。我们也在督促区县加强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当年项目当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定能实现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这个美好愿望。

【编辑:程勇】

关键词: